临床首创!我院李军教授团队首揭屈光与睫状沟直径关联,ESCRS 2025发声引领ICL手术安全新方向!

1.jpg

近日,第43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年会(ESCRS 2025)在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盛大召开。作为全球眼科领域极具权威性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汇聚全球顶尖眼科专家,聚焦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前沿进展及临床研究等重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ESCRS)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引领眼内植入与屈光手术领域的科研、教育与临床实践,其年会成果更是全球眼科诊疗的重要风向标。

 2.jpg

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技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军教授应邀出席会议,重磅分享一项突破性研究——《不同屈光人群水平和垂直睫状沟直径的相关性分析》。

 

该项研究为全球科研及临床领域首次发现:水平与垂直睫状沟直径(STS)和屈光度呈显著非线性关系,且不同屈光度群体睫状沟形态差异明显——多为垂直椭圆形,圆形罕见,水平椭圆形更甚;近视度数越高(等效球镜度数SE越大),垂直与水平睫状沟直径差异越显著。

 6.jpg

这一发现为ICL手术带来关键突破:目前临床多依赖角膜水平直径(WTW)、前房深度(ACD)选择ICL型号,常因参数偏差导致术后拱高不理想、需更换晶体。而李军教授团队证实,睫状沟直径是指导ICL直径选择的核心参数,WTW预测睫状沟水平直径的误差会随ACD增加而扩大,且屈光状态差异会进一步放大该误差,影响术后拱高、晶体稳定性,甚至引发晶状体前囊膜混浊、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此次研究不仅为ICL个性化尺寸选择、手术规划及并发症防控提供定量化解剖参考,更有望推动新ICL计算公式研发,显著减少因拱高不符合预期,需二次手术更换ICL晶体的发生率,彰显我院在屈光手术领域的科研硬实力与临床引领性。

 

未来,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将持续深耕眼科科研,加强与国际眼科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技术创新守护全球近视患者的清晰视界。

 


相关新闻

评论